干細胞有效緩解動脈粥樣硬化,還血管“暢通無阻”!
干細胞有效緩解動脈粥樣硬化,
還血管“暢通無阻”
根據2021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中國目前有2.45億高血壓 ,4億高血脂 ,6.7億高血糖和2億高 尿酸患者。放眼全球 ,每年有70%的死亡都和這四高相關。“ 四高” ,就是我們長壽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北京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30-79歲中國人中,約2億人有頸動脈粥樣硬化,1.5億人有頸動脈斑塊。在世界范圍內,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52%,遠遠超過了第二位死因的腫瘤(24%)。
動脈粥樣硬化,很多人看到這個詞就一頭霧水:粥要硬化?其實,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相信這樣的報道我們并不陌生:
圖片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性血管病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疾病,也是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PAD)和腎病主要病理的誘因,在中老年群體中尤為普遍。
什么是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炎癥性血管病變,為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學基礎。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主要影響動脈內膜,是由于脂質成分和炎性物質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形成外觀像小米粥樣的斑塊,導致動脈變窄變硬、彈性降低、阻礙血流,繼而造成器官缺血損傷,它是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以血管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失衡為主要病理基礎的、與衰老相關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研究發現, 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免疫細胞均參與了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進展和破裂等各個階段。
圖片
AS的發展是一個緩慢持續進行的過程,初期動脈粥樣硬化常無任何臨床癥狀,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當血管壁上沉積著的“小斑塊”逐漸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使血流被中斷,會誘發嚴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動脈粥樣硬化病因復雜,基于細胞層面的微觀分析,動脈內皮細胞功能發生障礙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第一步,血管壁內皮損傷如果不能及時修復,就會引發炎癥以及粥樣斑塊的產生,而炎癥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及其并發癥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圖片
動脈粥樣硬化的癥狀有哪些?
動脈粥樣硬化可發生于不同的部位,引發的癥狀也是有所區別的。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病變較輕時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嚴重時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患者會出現胸痛、胸悶、大汗等癥狀,也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2、頸動脈或腦動脈粥樣硬化
病變較輕時患者也沒有明顯癥狀;病情較重時可引起腦卒中,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短暫性意識喪失、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偏癱、言語不清、走路不穩等癥狀。
3、下肢動脈粥樣硬化
病變較輕時患者沒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患者可以出現下肢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是指走路時產生疼痛等癥狀并逐漸加重,休息后緩解,再走路再產生、再加重)。
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規治療
除去年齡和家族病史外,具有膽固醇水平異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壓、吸煙、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更容易患動脈粥樣硬化。
目前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臨床使用的抗AS藥物存在肝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等副作用,而外科手術(俗稱“搭橋”)或介入(俗稱“放支架”)治療等手術療法創傷較大,住院時間長,恢復正常生活慢,因此,如何攻克它成為臨床醫學的研究重點。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由內皮功能障礙、脂質積累和免疫細胞募集驅動的慢性炎癥狀態,導致動脈壁內膜層內形成斑塊。因此,治療旨在穩定斑塊、抑制炎癥和降低高脂血癥。
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一直在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而干細胞的出現為這一難題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干細胞干預動脈粥樣硬化,還血管“暢通無阻”
干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研究發現,干細胞在人體內可向損傷部位趨化遷移及發揮免疫調節功能,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它在減緩血管斑塊的形成,尤其在調節脂質代謝、免疫抗炎和保護內皮細胞等方面作用顯著。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動物模型中,間充質干細胞能夠通過降低血脂異常、炎癥和抑制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和斑塊形成,提供免疫抑制、再生和動脈粥樣硬化保護作用。
圖片
發表在《Regen Med》雜志上的綜述對間充質干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的潛在機制進行了詳盡介紹。
圖片
另一項發布在世界頂級科學雜志《自然》上的一項報告證實了間充質干細胞可有效改善動脈粥樣硬化。MSCs顯著影響病變發展,主動脈根部病變發展減少33%(由于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了33%)。這些病變中巨噬細胞減少56%,T細胞數量減少61%。我們在這里首次表明MSC治療不僅影響炎癥反應,而且顯著降低小鼠的血脂異常。這使得間充質干細胞成為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的有力候選者。
圖片
日本東京的研究院開展了一項間充質干細胞改善高血脂的臨床試驗。研究人員采用干細胞靜脈注射的方法對動脈硬化的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無發現不良反應。
治療結果發現脂肪干細胞移植可顯著改善患者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殘余顆粒(RLP)膽固醇水平。
其中,一位高血脂患者在接受干細胞治療后,頸總動脈中層厚度( IMT )值從1.7mm下降到1. 1mm。也就是說,這位患者從“頸動脈狹窄”改善為“ 內膜增厚”,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降低。
圖片
截止2022年08月15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http://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冊的干細胞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研究就達54項。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細胞具有修復損傷組織的潛能,干細胞技術的發展為損傷血管修復提供了新方向。
間充質干細胞干預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
調節脂質代謝紊亂
通過調節多種酶的合成發揮調脂效果
通過改變參與脂肪酸生物合成和氧化的轉錄因子的表達來調節脂蛋白的合成過程。
減少內皮功能障礙
增強內皮細胞分化,提高內皮細胞活力,加速受損動脈內膜的修復過程,減少或消除斑塊的堆積。
減少炎癥細胞
抑制CD4和CD8T細胞并增加Treg的比例。
抑制樹突狀細胞分化和成熟,從而減少T細胞活化。
促進巨噬細胞的表型從促炎狀態轉變為抗炎狀態,從而產生抗炎細胞因子譜,減少泡沫細胞的形成
增加斑塊穩定性
減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體積,從而賦予了更大的斑塊穩定性。
增加纖維帽厚度,增加平滑肌細胞和膠原蛋白含量,形成更穩定的斑塊。
減弱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炎癥環境,這減少了斑塊浸潤并增強了穩定性。
綜上所述,干細胞可以減輕內皮功能障礙、降低血清脂質水平、抗炎并穩定現有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干細胞移植可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隨著對干細胞臨床治療的進一步研究,相信未來將造福更多動脈粥樣硬化患者。
上一篇:干細胞基礎問答
下一篇:NK細胞是最好的醫生,抵御病毒、延緩衰老、抗擊實體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