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當年輕人遇到心梗,也許還有這種辦法!
對于心梗的年輕化,臨床醫生們有著最直接的感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康復中心主任馮雪說,她剛成為醫生時,看到一個四十歲的人得心梗都會很驚訝,三十歲的就更少見了,「幾年才出現一個」。這幾年,病房里越來越多三四十歲的患者,醫生們也早已司空見慣。只有見到20多歲的患者時,醫生們才會感嘆一下,「這個實在太年輕了。」
——《人物》2021年4月23日文章
《當心梗纏上年輕人》
圖片
“三四十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可沒有這么多人得冠心病,在醫院實習的時候三個月遇到一個心肌梗死就不得了,而現在每天都能遇到這些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葛均波感嘆到。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種比較嚴重的類型,因為斑塊的形成,以及急性血栓的形成,造成血流中斷,心肌嚴重缺血,從而導致壞死。臨床上有劇烈而持久的心前區或胸骨后的疼痛,伴隨癥狀有發熱、煩躁、白細胞升高等。
心肌梗死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疾病,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者病情比較重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所以說對于這種心肌梗死應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心肌梗死現在出現的病例非常多,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不運動等等。
圖片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診斷標準是:
第一,有胸痛癥狀;第二,出現心電圖的動態或非動態的改變;第三,出現肌鈣蛋白,就是心肌損傷標志物的升高。其中心肌損傷標志物的升高是診斷心肌梗死必備的條件之一。
干細胞保護血液循環系統
干細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潛能、抗凋亡及旁分泌等作用為干預心血管疾病提供新途徑。
干細胞具有調節血脂水平、抑制炎癥、修復受損組織和支持造血的功能,對血管損傷、血管炎癥具有有益的修復調節作用,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圖片
1、間充質干細胞屬于成體干細胞中的一種,具有來源廣泛、易于體外分離擴增、組織修復能力強及可多向分化的特性;
2、在動脈粥樣硬化的修復過程中提供營養物質,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支持造血功能,加速體內的營養物質交換,提高血管修復效率,促進新血管的生成;
3、輸入體內的年輕、健康的干細胞可以分化出構成血液循環系統的全部細胞,替換病變、壞死細胞,逐漸恢復血液、心臟正常生理結構和功能,保護血液循環系統。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而且可以與各種不同免疫細胞相互作用,調節免疫功能。
細胞技術治療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損害人們健康,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報道,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約為350萬人,占總病死率的40%左右,甚至高于腫瘤的死亡率。
心肌細胞受損或者死亡后很難修復再生,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手段,仍會有50%以上的心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如何修復受損的心肌從而改善心臟功能成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是導致臨床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損傷后心臟功能的恢復,但不能代替已受損的心肌細胞。
受目前治療的限制及其再生醫學的發展,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替代療法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熱點。
圖片
目前國內外也有臨床研究應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改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是常見的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提高左心室的功能,初步證實了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的可行性。
未來展望
現階段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憑借其強大的修復和分泌功能,對心肌細胞的修復和心臟功能的恢復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表明了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替代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官方解說:干細胞可以為人類健康做出哪些巨大貢獻?!
下一篇:65例患者隨訪7.5年顯示丨干細胞有效治療股骨頭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