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在慢病治療中發揮著巨大潛力
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當前國內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約有1.9億人,占到總人口的13.5%,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世界平均水平僅為9.3%。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中國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疾病總負擔的70%以上。
圖片
慢性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的簡稱,諸如常見的高血壓、惡性腫瘤、糖尿病、血脂紊亂、甲亢/甲減、骨質疏松冠心病、腦卒中、心包炎、老年癡呆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均具有知曉率低、可控性差、病程漫長、發病率高的特點。
幸運的是,近年來對干細胞技術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其應用領域和預期療效也越發了解。
干細胞被主流醫學界視為“生命之源”“萬能細胞”,其原因在于干細胞所具備的種種“再生”特性——它不僅具有自我復制能力(self-renewing),而且還可以根據特定誘導條件而分化為各類功能細胞,在奇特的歸巢效應(homing)指引下,干細胞搭乘外周血的“便車”尋找到適宜的干細胞巢,在其中安居樂業。
圖片
下面,我們列舉了幾例可被干細胞療法改善的慢性病,一起看看吧!
01帕金森病
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醫學界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國內的一項臨床研究納入了26例帕金森病患者,經導管將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到大腦后動脈及小腦上動脈。結果發現,移植后患者疾病評分明顯下降,對肝腎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發熱等不良反應。這項臨床研究肯定了間充質干細胞的作用,說明其治療帕金森病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和運動功能。
圖片
此外,神經干細胞NSCs可產生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再生及血管新生,調控微環境的炎癥反應,降低腦內促炎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水平。不僅如此,NSCs還可治療多種神經系統損傷疾病/退行性疾病,例如腦缺血損傷、腦出血、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癥,避免患者致殘致死。
02糖尿病
2006年,Novocell公司(現名Viacyte)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論文,描述了將人類胚胎干細胞分化成為能夠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素等多種激素的內分泌胰島細胞的過程。
圖片
在2008年,這一團隊通過將人類胚胎干細胞分化的胰島內胚層移植到小鼠體內,成功在動物體內分化出對葡萄糖敏感的內分泌細胞,并且證明這些細胞能夠幫助小鼠抵抗高血糖。
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對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和肝臟糖脂代謝有顯著功效,同時起到了降糖的作用。
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第一個臨床研究就是關于間充質干細胞的,研究者將胰內間充質干細胞輸注與高壓氧治療相結合,在試驗的一年隨訪中觀察到患者的代謝參數得到明顯改善,并且對于胰島素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
圖片
臨床試驗發現,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一年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改善、胰島素需求量減少。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細胞在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03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害極大,目前的藥物治療和心血管介入干預手段難以對已經發生壞死的心肌進行修復再生。
研究者通過阿霉素(DOX)處理大鼠心肌細胞建立體外心肌損傷模型,通過來源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外泌體干預后,發現細胞內炎癥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顯著下降,并且外泌體還能恢復線粒體的呼吸作用,維持其形態,使心肌細胞免受DOX的誘導毒性損傷。這提示人們可用干細胞治療心肌損傷。
圖片
04自身免疫性皮膚病
自身免疫性皮膚病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種,由于發病部位顯著,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社交障礙。
以白癜風為例,其為黑色素細胞缺乏引發的色素脫失性皮膚黏膜疾病。有研究指出,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聯合間充質干細胞對白癜風小鼠模型具有改善效果,與CD8+T細胞聯合培養的真皮MSCs可抑制前者增殖,且真皮MSCs輸注能使患者再色素化,激活蛋白激酶信號通路,減少過氧化氫造成的氧化應激。
此外,MSCs還在特應性皮炎(AD)、銀屑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大皰性表皮松解癥(RDEB)等疾病的治療中體現出較大潛力。
圖片
除了以上詳細列舉的慢性疾病之外,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在肌肉骨骼疾病、阿爾茨海默病、肝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常見慢性疾病的臨床進展中均取得很好的進展。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的開展,可以暢想,未來慢性病患者很可能藉由干細胞技術得到新的治療策略。
上一篇:干細胞的神奇特質,為何與我們息息相關?
下一篇:干細胞的作用與功效,都在這里!